在资深心理咨询师徐亚灵的洞察下,那些热衷于在网络上分享孩子点滴的父母,心中都燃烧着对孩子无尽的爱。然而,这份爱中往往夹杂着对“晒娃”的冲动,难以抑制。徐亚灵强调,晒娃并非无度,而是要有度,要懂得如何优雅地展示孩子的成长。控制分享的频率,避免过度刷屏,尊重他人的感受;精选那些充满价值与创意的瞬间,让每一次分享都成为艺术品;最后,巧妙运用朋友圈分组功能,只为特定的亲朋好友展示孩子的可爱瞬间。
“孩子同样拥有隐私权,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年幼就忽视这一点。”徐亚灵指出,网络上的晒娃行为实际上已经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。父母应当保护孩子的隐私,尤其是那些孩子不愿意被他人知晓的秘密,而不是仅仅满足自己的分享欲望。
此外,徐亚灵还提醒,过度晒娃可能会无意中暴露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的个人信息,为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。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,晒娃时也需谨慎行事。
“我妈简直让人抓狂。我不喜欢拍照,可她偏要逼我去。(拍照)然后就是发朋友圈。”
“六一”儿童节,家长们纷纷抓住这个晒娃的好时机。然而,乐山10岁女孩小桃(化名)却在日记中抱怨:“妈妈逼我拍照,就是为了发朋友圈。”这条评论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,纷纷表示孩子的吐槽戳中了笑点。昨日,小桃的妈妈于兰回应说,拍照是为了留下更多童年记忆,而在朋友圈晒娃,既是一种分享,也是一种展示,她说:“就算说是炫耀也无妨。”
通过微博或朋友圈分享孩子的萌照,记录宝宝的成长,已成为许多父母的习惯。然而,许多人并未意识到,这种行为可能会侵犯孩子的隐私。
香港私隐专员公署日前发布报告,指出家长和教师对儿童网上隐私的关注不足。有父母经常上传子女的生活片段,而这些内容在孩子长大后可能无法收回或删除。因此,报告建议父母在将照片上传网络前,应充分考虑对孩子未来的影响,并尊重孩子的隐私。
报告显示,一些父母可能会把子女的相片及短片上载至社交媒体网站。这些网上的“踪迹”,由于孩子尚很年幼,无从明白和同意这种做法。将来长大后他们未必可以搜寻、收回或删除这些被别人上载的资料。儿童与父母之间缺乏互相尊重对方的隐私而容易产生摩擦。香港私隐专员公署主管彭碧翠表示,网上资料会永久留存,父母上载子女生活相片如婴儿洗澡照等要衡量后果,“未来子女及其他们的子女再看到这些图片,可能会感到尴尬”,而这些图片或视频也可能会被网上图片库盗取牟利,或被其他人利用作网上欺凌。该公署认为,父母有责任保障孩子的隐私,父母应明白和懂得使用适当工具以保障他们的网上隐私,来限制谁可以看到孩子的资料。